皇家不成文规定,宗室男子年龄大了就要搬出宫去,住进自己的府邸,即使皇子或皇弟也不例外。其中的原因,一是宫中多女眷,大多是皇帝的女人,不容其他男子窥视;二是皇宫乃最高权力的栖身之所,他人居住,难免会有心术不正的大臣产生非分的想法。
早在绍圣三年,哲宗加封赵佖为申王,赵佶为端王,诏令修建府邸,哲宗还亲自视察了府邸选址和建设情况。直到绍圣五年三月府邸才建成,哲宗又加二人为司空,每年赐公使钱八千贯,让他们搬出了皇宫,这意味着赵佶从此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王爷生活。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皇权社会中后期,王爷绝对不允许参与政治,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与皇弟血缘关系越亲密越被提防和怀疑,因此皇子皇弟们最安全的活动是声色犬马、歌舞娱乐。在皇家看来,寄生虫远比啄木鸟缺少攻击性和挑战性,更不允许把王爷们培养成鹰犬。赵佶的生活也不例外,与大多数纨绔子弟一样,吃喝玩乐是生活的常态。
不过,宋朝是个艺术社会,即便吃喝玩乐也处处透露出风雅。比如最常见的喝茶就大有讲究。宋朝流行的茶不是茶叶,而是一种团饼茶。像福建产一种龙凤团饼茶,是专供朝廷的御茶。《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太宗的时候,专门制造一种模具,有龙凤图案,用于制造团饼茶,就是龙凤团饼茶。普通人家泡茶,在风炉上煮水,待水微沸,将茶末投入水中煎煮搅动,然后斟入碗中饮用,叫煎茶。在有钱又有闲的贵人眼里这是一种粗鄙的喝法。他们饮茶叫点茶:先将团茶饼在微火上稍作炙烤,去除水分,在木质茶臼里捣碎并碾成粉末状,再放到茶碗中。然后以沸水冲点,并用茶筅用力搅拌至出现泡沫,使茶末与水充分交融成乳状,称之为“运筅”或“击拂”。注水和击拂同时进行,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讲究技艺娴熟,恰到好处。名流雅士、公子哥儿们会经常在一起切磋点茶的技艺,以泛起的汤花是否匀细、持久作为胜负的主要标准。他们选一些上规模的茶店或是环境清幽的庭院,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很多人围观,跟清代斗鸡、斗蛐蛐差不多。不过要比这些斗戏文雅得多。
有钱又有闲的赵佶王爷日常做的大约就是点茶斗茶这样的雅事。后来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茶论》,写的就是点茶的技巧。这本书虽然写成于大观年间(—),但无疑赵佶在年轻时就打下来良好的茶艺基础。
宋朝对皇子皇弟的提防还在于不允许他们接触当权的政治人物,所以他们往来的大多是宗室皇亲,这些人兴趣爱好接近,也符合“物以类聚”的社交规则。这时期对赵佶影响最大的当数宋英宗的驸马王诜。宋朝的驸马都封有都尉一职,也以都尉代指驸马。
(腊梅双禽图)
王诜是一位狂热的文艺爱好者,他经常把京师的文坛名流请到都尉府的西园饮酒品茶、谈诗论艺。李公麟用绘画的方式忠实记录下他们聚会的场景,取名《西园雅集图》。图上有文艺大咖十六人,他们有的在吟诗,有的在泼墨,有的在题石,有的在打坐,有的在抚琴,各尽风雅,各寻其乐。画成之后,米芾作记,曰:“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米芾还记录下这十六个人的名字,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李之仪等历史文化名人。
王诜最大的爱好是书画。他建一个“宝绘堂”专门收藏书画,其中大部分是历代精品。这些藏品有的是皇帝所赐,有的是朋友赠送,还有的则属于巧取豪夺。像苏轼这样的老朋友找他办事,也需贿赂书画才行。又比如米芾有一幅名家易元吉的《鸛鹤图》,王诜借去观赏,有去无回。诗人刘季孙有一幅王献之的书法精品《送梨帖》,米芾十分喜欢,商量好用欧阳询二帖真迹、王维六幅《雪图》、一条黑里透黄的犀带、一枚砚山(山状的砚台)、一枚玉座珊瑚交换这幅《送梨帖》。但王诜借米芾的砚山不还,致使交换无法进行。后来刘季孙死了,他的儿子将《送梨帖》卖给了他人,米芾惟有唏嘘。有些稀世珍品确实无法得到,王诜就请工匠作假,把赝品当真品收藏。一次,他把别人真品上的印章剪裁下来贴在赝品上,虽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目的,但真品的价值却因此大打折扣。
新书上架王诜比赵佶大三十多岁,年龄的差距不妨碍二人交往,从小受到书画熏陶的赵佶对文艺的爱好深入骨髓,自然推崇这位见多识广的姑父。他从王诜那里看到许多藏品,受影响也养成了收藏的爱好。他偶尔还会帮助王诜得到渴求的画作,作为讨好姑父的礼物。据宋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载,王诜有半幅《蜀葵图》,常常在赵佶面前叹惜不能得到全图。赵佶铭记在心,四处寻访,终于得到另外半幅。他将王诜的半幅图借走,王诜以为赵佶打算据为己有,但对方是皇弟也不好得罪,只得忍痛割爱。不想赵佶让工匠把两个半幅图拼接到一起,完整地还给了王诜。
《皇宋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引用蔡絛话说:“徽宗在潜藩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又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令穰游,二人者皆有时名,由是上望誉闻于中外。”《铁围山丛谈》也记载:“徽宗初与王晋卿(王诜字)、宗室大年(赵令穰字)往来。二人者,皆善文辞,妙图画,而大年又善黄庭坚书,故祐陵(赵佶)作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端王赵佶来往密切的除了驸马王诜,另一个就是宗室赵令穰。赵令穰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这位宗室同样只能把满腹才华寄情于翰墨纸笔之间。他的画大多描绘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运思精妙﹐清丽雅致,在士大夫中颇受赞誉。赵佶经常与他切磋书画技艺。赵令穰喜欢黄庭坚的书法,赵佶也临摹黄庭坚。黄庭坚是同时代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书法峻拔英挺,对赵佶影响很大。
《铁围山丛谈》还记载:“时亦就端邸内知客吴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画学崔白,书学薛稷,而青出于蓝者也。”吴元瑜是一位武官,却喜欢书画,画风纤细、鲜润,对赵佶的工笔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笋石诗帖)
作为纯粹的贵族公子哥,除了文艺,赵佶也喜爱体育运动。当时流行的体育运动是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足球。蹴鞠只有一个球门,两队争抢皮球往球门里踢,双方上场队员可以是二人,也可以是十人,只要对等即可。赵佶是踢球的高手,经常与门客和王公贵族一起踢球。一次赵佶在皇宫偶遇王诜,当时头发有些凌乱,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随口夸赞王诜的篦子新奇可爱。王诜对这个侄子颇大方,说:“近日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篦子,另一个从未使用,一会儿让人送到端王府。”晚上,遣府中小吏给赵佶送篦子,赵佶正在王府后园踢球,兴致高涨,小吏不便打扰,边等边看,很沉浸享受的样子。赵佶发现小吏表情投入,把他喊过来问道:“你也会踢球吗?”小吏倒也落落大方:“是的。”赵佶就招呼小吏加入战队。小吏球技很好,跟赵佶配合默契,对每一次攻守意图都领会得非常到位。赵佶高兴极了,让下人到驸马府给王诜传话:“感谢姑父赠送篦子,送篦子的小吏也一并留下了。”这个小吏名叫高俅,后来官至殿前指挥使,在***中则被描述为头号奸臣。真实的历史中,高俅不算什么大人物,也没有特殊的贡献或者破坏,《宋史》都没有舍得给他留传记。
据宋朝一些私人笔记记载,赵佶在端邸时,还爱好图史、射御、驯养禽兽等,元符二年,他还完成了人生一件重要的大事——迎娶王氏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