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到世界的本质的讨论,有西方的“四元素说”和中国的“五行学说”,从哲学的角度看,都是朴素唯物主义。也就是说,承认这些观点的背后是唯物主义,而且也承认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然而,这种唯物主义之所以被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那就是因为这些学说中所描述的事物是简单的,而且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猜测性。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论是西方古代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其元素中都有“火”元素,说明火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森林火灾原始社会,当人类刚从猿进化成类猿人的时候,其实和其它动物一样,面对因各种原因突然引发的天火恐惧万分,束手无策。于是,一旦火灾来临,地上跑的,天上飞的,能逃的就都逃出了火灾现场,但也有因各种原因跑不出去,从而倒在火海中丧生的动物。
丧身火海的动物可是,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在火完全熄灭之后,一小部分勇敢的原始人,带着勇气和好奇心重新回到事发现场。现场烟雾弥漫,到处是焚烧后的残骸,倒是有几只完整的动物尸体,由于没有身处火海深处,因此仅仅是被浅浅地被火烤了一下。用木棍扒拉一下,确认已经死亡。大胆的人拿手去抓,发现尸体已经被烧得骨肉分离,更好取下。尝一尝吧,感觉比之前生吃要顺滑很多。手上站着的动物油脂,不断散发出肉香,确定比以前所吃的生肉要美味很多。于是非常兴奋,把这个消息传给胆小一些的伙伴,大家都来吃这些被火烧过的肉,大家都很满意,因为被火烧过之后的肉又香又好嚼,比吃生肉要好很多。
被火烤过的肉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时候的火是天火,想吃这种被火烤过的肉,就得等天上打雷,或者等到天气闷热的时候森林里的堆积物自燃,那得等到啥时候呢?这时候,胆子大的原始人就想,能用什么办法把火带走呢?于是,经过观察与实践,人们尝试用树枝在火上烧着,然后小心翼翼地带回营地。就这样,只要火不灭,就可以一直有烤熟的食物吃。
原始人用火(蜡像)但是,火的燃烧就需要有燃料。为了使火不断地燃烧,就必须不断地往里补充树枝枯叶,那就得不断有人去寻找这些材料,非常费力。而且明火的保存有一定危险性,弄不好会酿成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能不能有一种什么方便的办法,让我们需要火的时候召唤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它自己熄灭,这样不就可以节省许多力气,然后去寻找更多食物了吗?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根据我国古代神话,钻木取火是燧人氏发明的。而西方神话中,是普罗米修斯教化的人们用火。事实上,钻木取火是人们长期对自然观察总结后,亲自实践的结果。与钻木取火同时产生的便是击石取火。
钻木取火击石取火其中,击石取火是人类观察啄木鸟在啄击树皮的时候冒出火星而受到的启发。通过用石块不断击打树枝,迸出的火星落在易燃的枯树枝上,随着火星不断的增多,就得到了火。
然而和击石取火不同,钻木取火却是一种更稳定地得到火的办法。其原理,今天我们知道,是由于不断的摩擦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最终引起温度升高,当升高至着火点的时候,物体燃烧。但是“钻”和“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自然界中并没有动物因为“钻”的动作引起燃烧现象。这一点,笔者认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受到的启迪。
动物牙齿制成的饰品根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不仅有精致的磨制石器工具,而且还有大量的饰品。而这些动物骨骼牙齿,如果想穿在一起就得钻洞。正是由于新石器时代,人们不断地打造精致工具,不断地加工生活用品,最终发现钻的过程可以产生热量,进而温度升高。在快速的转动骨针、石刀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烟和烧焦的味道。因此,笔者认为,钻木取火就是人们不断通过自身的劳动和创造而激发的灵感,因为这种灵感不是来自于自然,而就是对自身生活的细节进行的挖掘的结果。
经过火烤制的食品,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得到了改变。在高温下,微生物被杀死,肉中蛋白质的空间排列结构发生巨大改变,口感变得细腻,食物更有利于消化,因此人类的身体变得强壮,脑的组织也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智慧了。因为火的使用与掌握,人类不断进步,战胜了自然,超越了其他物种,最终统治了地球;因为火的使用与掌握,人类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工具,知识不断积累,最终变得更加智慧;也正因为火的使用与掌握,在没有化学这一概念的时代,一个又一个的神奇伟大的化学现象不断被发现,一个又一个偶然发现的化学现象不断地被人重复,一个又一个的稳定出现的化学现象被人最终利用。
人类掌握了火这一自然力后,接下来又会做什么神奇的实验呢?敬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