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潘文捷编辑
*月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美]艾温·威·蒂尔著颜元叔、南木、唐锡如译译林出版社-4
“春天的变化侵入到北半球的每一个罅隙。海洋的潮水涨到了 。内陆池塘上层的水渐渐地和底层的交换。在春天出生的婴孩,平均身高和体重都超过了任何其他时候出生的孩子。孩子在春天身高长得最快,比秋天的长高率差不多要高一倍。我们血液的化学成分在春天也有所变化,我们从血液里感觉到春天的到来。”这是艾温·威·蒂尔笔下的春天。艾温·威·蒂尔是一位少见的跨学科奇才:在生物学领域,他是纽约昆虫协会与布鲁克林昆虫协会的主席;在摄影领域,他是黑白照片摄影家;在写作领域,他写作四十年,编辑过三十多部作品,文笔清新明了,是自然写作 奖项约翰·伯勒斯勋章获得者;在环保领域,他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的导师。
对于艾温·威·蒂尔来说,要观察自然,理想的速度便是蜗牛的速度。他和妻子以“蜗牛的速度”在美国各地游历,在15年的时间里,他们走过了七万六千英里的路途,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了“美国山川风物四季”。虽然每一次行程都经过缜密的安排,但是艾温也会珍惜突如其来的经历。白天,他不仅在田野间进行拍摄,也带着自己的笔记本,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路途中的的经历;夜晚,他用编写打字机整理打印,把鲜活的体验转化为文字。于是,春天的蜜蜂、夏天的场拨鼠、秋日的水面、冬天的啄木鸟……自然世界微妙的细节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
读者面前的这部博物学作品包括《春满北国》《夏游记趣》《秋野拾零》《冬日漫步》四册,其中,《冬日漫步》是五十多年来首部获得普利策奖的自然文学作品。艾温·威·蒂尔将这四部作品献给了“在我们心中陪伴我们旅行的戴维”——他们 的儿子,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三联书店曾译介出版了这套经典自然文学作品,时隔30多年译林再版,当作为城市动物的我们与自然渐行渐远,艾温的文字将带给我们怎样新的感受或感动?
《帝国轶闻》
[墨西哥]费尔南多·德尔帕索著张广森译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6
“我和文学结了婚,但我的情人是历史,”墨西哥小说家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曾经这样说。他身处墨西哥文学以及拉美文学的拐点,前承文学爆炸一代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胡利奥·科塔萨尔等前辈,后启波拉尼奥等作家。本书译者张广森在译序中称,德尔帕索并不高产,但他始终试图创造作品的“全景”气氛和发掘语言的表现能力。在六十多万字的历史小说《帝国轶闻》当中,他以“全景文学”的方式,叙述了墨西哥第二帝国的兴衰和皇帝的悲惨命运。和一般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他并不注重某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是试图呈现出这个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
《帝国轶闻》共二十三章,奇数章的内容是发疯的第二帝国皇帝、奥地利公爵马克西米利亚诺的夫人卡洛塔皇后的意识流独白,时间是她在世的 一年,这是作品的幻想部分。偶数的十一章则是严格按照时间脉络展开的历史部分,既讲述了法国入侵墨西哥期间在墨西哥建立所谓第二帝国的历史,也用独白、歌谣、书信、对话、客观叙述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上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治人物、下到妓女和流浪汉的生活,因此,译者称本书“荟萃迄今为止曾经有过的一切表现技巧及形式并综其大成”。读者在书中可以看到,在一百多年前墨西哥和欧洲的那场冲突中,胜败不属于任何个人,实际上,华雷斯和共和制度、美国和它在美洲的霸权利益、马克西米利亚诺和卡洛塔都是胜利者,失败的只是以拿破仑三世为代表的欧洲殖民主义思想和图谋。
本书所属的“后浪·西语文学补完计划”在去年出版了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尼加拉瓜作家塞尔希奥·拉米雷斯《一千零一次死亡》。今年这本《帝国轶闻》最初在年于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和西班牙四国同时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半年内在墨西哥印行了五次。
《雨林行者:树袋鼠、 鸟,和我与“食人族”在一起的日子》
[澳]蒂姆·弗兰纳里著罗心宇译新世界出版社-5
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哪儿?多数人可能只听说过这个地名,却对这个国家的故事一无所知。实际上,这个南太平洋西部的岛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备受博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向往,可是它的*局动乱,治安备受诟病,十分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澳大利亚 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蒂姆·弗兰纳里十五次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当中,进行动物学、古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蒂姆在研究生涯中一共发现并且描述了数十个新物种,被誉为“科学界的印第安纳·琼斯”,“发现的新物种数量可能比达尔文还多”。在本书中,他带领读者重新发现此前已经被认为早已灭绝的巨型蝙蝠,观察常常在地上活动的树袋鼠,欣赏肆无忌惮的 鸟如何起舞……要进行这些研究,他必须和当地原始部落进行接触。他记录下了和喜欢地狱甚于 的哥以拉拉人、脾气暴躁的“食人族”弥彦明人,以及美拉尼西亚人和拉尼人等原始部落的交往,并且写出了他们的生存之道对自然的观念。例如,蒂姆·弗兰纳里看到,西方人关于自然保护的观念在当地人看来往往完全是荒谬的,许多村民相信森林里的动物永远都会存在。面对动物种群丰富度的显著下降甚至是灭绝,他们会指向群山那边的一个地方说:“那里还多得是呢。”而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惊人的蚕食和破坏。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
[日]三谷太一郎著曹永洁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治外交史学者三谷太一郎上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新闻中,是他在年与其他日本专家学者共同发表声明,要求安倍晋三在战后70周年新谈话当中继承以往的首相谈话,承认过去大战“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明“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今年,社科文献出版社“樱花书馆”推出了他的《日本的“近代”是什么?》一书。这本著作在日本获得了年纪伊国屋人文大奖、年新书大奖,探讨的主要话题包括:为什么日本形成了***治;为什么日本会形成资本主义;日本为何以及如何成为殖民帝国的;对日本近代来说天皇制是什么;从近代的历程思考日本的未来。这本书的体量为日本的“新书”——即小而紧凑,字数在十万字左右——却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的话题,且从对日本近代的考察当中反思现在和将来。
在书中,三谷太一郎参考了活跃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新闻记者沃尔特·白芝浩在《自然学与*治学》中提出的“近代”概念,在重视*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