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幼儿往往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具体材料互相作用中,获得直接体验,进行多元化学习,这样的学习,其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过程中的观察指导等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品质。那么,教师是否在实践操作中能把握主题“核心经验”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呢?
为此,我们老港幼儿园教学巡检小组成员分别对小中大所有班级主题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环境材料进行精细化检阅。
小班主题—《小宝宝》
小班新生入园就迎来了《小宝宝》的主题,结合主题核心经验,老师们为了让孩子分辨自己是妹妹还是弟弟,以及对五官的认知,所以创设了与《小宝宝》主题相关的个别化环境, 进看看吧~~
中班主题—《我爱我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都各不相同,教师为了让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知道家是什么,尝试学着关爱家人,所以创设了与《我爱我家》主题匹配的温馨环境,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家的温暖。
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
对于九月刚刚升入大班的幼儿来说,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是再适合不过了,恰逢这个月里遇到了许多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所以老师们提供了很多具有中国元素的材料,创设各种有中国元素的个别化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民俗的探究兴趣,让孩子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交流与反馈
通过主题下个别化学习环境的检阅,切实提高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设计、材料投放与领域平衡等诸多方面中对“主题核心经验”的把握能力,也进一步理解材料对幼儿经验建构的推进作用。
巡检小组 达成共识:
1、加强教师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观察能力。特别是教师在观察后对幼儿行为的解读能力。
2、加强教师对材料适宜性的思考。提供的材料要考虑到玩法的多样性和改变性,避免简单重复,要根据主题的不断深入对个别化学习的材料进行不断调整,以保证幼儿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
3、加强教师对幼儿个体的需求认知。解读和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创设和提供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材料, 化促进幼儿的学习,让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浦东新区老港幼儿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