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淮南9月28日消息(记者徐鹏)9月26日,国内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在安徽淮南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引入区块链前沿技术,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多元服务农田管理,为村集体、种植大户、合作社提供农资集采、贷款保险、农服撮合、农技培训、烘干仓储、订单发货等一站式服务,成为农民种地的“数字助理”。“大托管”意味着农民将农业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由其提供专业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和“年轻人不愿种地导致土地抛荒”的难题。该平台核心功能特色之一是把传统的线下签合同工作搬到了区块链上。村集体、种植大户、农管家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生成合同,线上分别签署并归档,生效的合同同时通过区块链上链存证,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同时,平台集聚资源,同时为合作社及托管大户提供农资集采、贷款保险、农服撮合、农技培训、烘干仓储、订单现货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四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数据合一,数据一次“上链”,全流程安全共享,用可信数字化的方式提升农业产业服务的质量。为了保障平台技术通畅、安全,“大托管”平台引入了专业性强的蚂蚁链,由其提供技术支持。试运行期间,平台已经吸引20万农户、超个村集体、近个经营主体入驻。为托底生产,平台还引入保险、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新引擎。”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副总裁邹亮说,“农业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土地生产资料多个环节和场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让这条产业链上的数据流、商流、资金流快速流转起来。农业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近年来,淮南市大力推进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引入保险“托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表示,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淮南市“大托管”改革成效显著。“大托管”集中了农户耕地,消除了“冬闲田”,有效解决了过去秋冬季节大面积撂荒抛荒的问题。同时,实行机械化智能化科学种植,实现了耕地增产、粮食增收。年,淮南市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高位推动“大托管”改革。年,《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提质扩面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年)》发布,提出年万亩的“大托管”的奋斗目标。年,淮南市共有个村、两季万亩耕地实施全程“大托管”,“大托管”带动托管村村集体增收.7万元、村均增收20.3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82亿元、亩均增收.4元、户均增收2元。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