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亏损为2.25亿到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万元,截止年6月30日,海底捞收入预计不低于亿元,对比年同期收入约亿元,减少百分比不超过17%。此次收入下降原因除疫情导致大批门店暂停营业、停止堂食、客流减少外,还和年11月推出“啄木鸟计划”有关。
去年亏损41.6亿,永久关店家
年,海底捞因误判形势导致亏损41.6亿元,随即逐步关闭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的门店。此外,海底捞在快速扩张中还发现一系列问题,如部分新开门店选址不合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等。为了解决企业经营问题、改善集团经营状况,海底捞还开展了由执行董事、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负责领导的“啄木鸟计划”。
在“啄木鸟计划”下,海底捞永久关闭了家海底捞餐厅,另有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到年底,海底捞门店数量为家,其中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另外家位于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11个国家。
服务不再是特点,闭店治标不治本
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海底捞推行“啄木鸟计划”后收缩成效初显,翻台率环比提升。年10月到年2月的每月翻台率分别为3.9次/天、2.5次/天、2.9次/天、3.0次/天、4.0次/天,从年10月到年1月的翻台率持续改善,到了2月翻台率明显提升。大规模关店虽然保证了营收平衡,但一味的节流并不能给海底捞带来营收上的新突破,因此提升运营效率才是关键。
年成立的海底捞,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路边摊麻辣烫成长为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并以其独特的体验服务在行业内迅速爆火。据洞见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年2月,因为“服务贴心”选择海底捞的用户占比接近40%。
但随着近年来火锅赛道上的品类创新,海底捞的服务优势开始逐渐消失。如从特色浓厚的品牌宣传风格火起来的太二酸菜鱼、号称国内首家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的巴奴毛肚火锅等等,一些新品牌结合年轻人重视颜值和猎奇的消费特点,在用餐环境、装修风格,甚至尝鲜心理等方面下手来吸引消费者。相比之下,海底捞的“贴心服务”在新鲜感方面有所欠缺。
寻找新方式,展开多元化布局
其实,海底捞在陆续关闭一些门店外,也开始尝试根据新一代的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理念并进行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年12月27日,海底捞“新菜云品鉴”活动上,共推出了包括锅底、菜品和小吃在内的7款产品,从新产品、新理念、新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且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相关消费数据显示,仅年春节期间,海底捞新品真香锅销售量就超过80万份,仅次于招牌锅底番茄锅;今年3月,海底捞又推出“陪吃小嗨-茄茄星”系列盲盒、数字藏品(NFT)小嗨盲盒等周边产品,吸引年轻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