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不学习,做埋头苦干的孺子牛,最终的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20.html

讲弟子规的理念,应用到企业精益管理。改变人是最重要的,人是一切工作的主体。企业想发展有所突破,改变员工是最精益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知道不如做到,做到不如达到,达到不如精益。达到精益以后,培训员工也是成本最低的,把培养员工作为一个长久持续的战略来抓。所以做管理不能只靠管理方法,而是要改变人。这也是我们把国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原因。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如果每天自己坚持埋头苦干,像头牛一样,不去学习,拒绝别人的建议,一根筋似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发展,这些员工就会有“穷困”的意味在里面。人穷就会恨,头脑里是空空的,根本性地做人的道理不去学,自然就有恨,很骄横,心想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企业做得好固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但还有其他几方面因素息息相关的。首先,市场容量非常大,我们有十四亿人口的市场,想干什么都会很轻松;其次,准入门槛是很低的,小微企业特别多,任何人都能自由买卖;另外,监管比较轻松,法无禁止即可为,大力扶持创业就业;最后,消费者很老实,不仅在帮企业去开脱,去查找问题,而且还不跟企业纠缠。这些因素再加上企业的努力,做个好企业是很正常的。

聪明人向别人学经验,一般人从失败中学教训。而失败往往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个成本要远远大于你培训的成本的。

上海突查茶饮店的时候,操作员的口罩佩戴都不规范。真正的企业绝不会把这当作一件小事来看,食品加工人员,卫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大做强呢?长此以往,消费者能接受吗?

聪明的人是向别人学习经验,而愚钝者是从失败中学习教训。你遇到那种指导老师一直夸你有什么意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自己知道你自己什么样吗?很多人不知道的,当局者迷!老师讲的首先是道,道是用来保证员工做事不犯错误的。按照规章纪律做事,肯定不会犯错误。

讲知识的老师就像是啄木鸟,是来帮助企业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不犯错误没有问题了,你当然就能做好了。

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很多企业不愿意作改变,为什么呢?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真正聪明人像老子那样他是改变不了的,他要去向老子问道四次,问礼于老子,那么很多愚笨之人他也改变不了,而老子怎么形容这个愚笨的呢?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因为你的观念遇到了问题,你才会学习,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你也没必要学习了。正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问题,要改变,我们才要学习。但是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老子他老人家很伤心的说,下士闻道则笑之,孔子他老人家很伤心的说,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学习要有“空杯心态”。

很多企业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行业头部企业,什么什么都是顶级的。因为我们的市场太大了,像康师傅一样,在台湾差点让统一给挤掉,来到我们这边居然成了方便面老大了。为什么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做得好是很正常的,做不好才是不正常的。

儒家祭祀,讲究“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天和地没得说,天大地大,君也没得说,领导。亲人也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这都是应该尊敬的。但是古人为什么要把“师”这个字放在这里面呢?过去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不一定给大家带来多大的生产价值,带来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价值,如果你回去改变了,百分之八十的努力是你的价值。

老师的知识是能带来价值的,真正能改变我们的,是老师讲的知识。古人把“天地君亲师”排到一起供拜是有一定道理的。

培训是投资而非成本。企业为什么质量有问题?因为我们在前期的投入上不够,缺少人才的培训。另外,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转换,不注重学习力,学完了就完了。一味地追求课堂效果,要求培训过程的完美,由于太喜欢完美无缺了,假唱在晚会上就出现了,彩排了无数遍。把培训当成玩儿一样,学的人当然开心啦。企业花钱,让我们免费来轻松两天,我们很高兴啊有唱有跳,培训像开舞会一样。这种培训回去以后,效果又能有多少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jksz.com/afhzp/458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