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总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ldquo啄

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03785.html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孤*奋战。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曾发布《杯子的秘密》的微博用户

花总丢了金箍棒——吴东被授予“啄木鸟奖”。

这个奖项鼓励更多消费者以啄木鸟的精神参与监督,净化消费环境,无数个消费者的监督力量,汇集起来,就能形成倒逼经营者提升质量的决定力量。

坏人之所以作恶

是因为好人沉默

所以好人沉默

也是一种作恶

——道士下山

花总传

花总真名叫吴东。在媒体公关行业,几乎无人不识花总。

大学毕业,他从市场一线切入,仅用三年时间,会跃升为上海公关策划 人。

初,疲于人情世故,吴东辞职去了四川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有多个孩子正等着他。

“我联系了川南的一所学校,决定去那儿支教一段时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上,我想到别人的岛上去,看看别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小山村偏僻落后,没有电脑、没有宽带,没有卖场、没有西餐,工资少的可忽略不计,但吴东却觉得异常充实。“我在这里教历史和*治,偶尔也客串地理和英语,闲了还给孩子们读诗。”

在支教的这段时间里,吴东常常给孩子描绘外面的世界,并鼓动和引诱孩子们:

“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很精彩,你们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看。”为了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吴东开通了一个支教博客,开始撰写他的支教见闻,同时开始募捐各种善款。

元,元,元……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很快,一年支教时间就满了。吴东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不管老师们怎么劝说,孩子们就是不肯回家,他们偷偷结伴下了山,在吴东必经的桥头,用旧课本燃起一堆火,然后站在篝火旁不停挥手。

吴东坐在车上,热泪盈眶,哽咽着对校长说:“不要停车,不要停车。”

年5月,吴东回到上海,重操旧业,到某上市公司做了公关总监。

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知名博客人卢松松讲过这个故事:该公司的老板最喜欢视察民情。

在一次微服私访中,他得到信息:“某高管贪了你的钱。”老板一下就郁闷了:“我对高层这么好,没想到还有人黑我的钱?”于是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可找谁去查呢?老板立马想到了吴东。

“吴东聪明、机智、专业。”过了没多久,吴东就将厚厚一叠资料放到老板桌子上。老板一翻,心都凉了,大部分中高层赫然在列。

“全都开了,公司就没法运转了。”

老板纠结了一晚上后,第二天逐个约见了名单上的人,“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了,只要以后好好工作,以前的事情就既往不咎了。”

这件事情虽然就这样解决了,但是通过这次谈话,大家都知道了告密者是吴东。所以从此以后,大家看吴东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很多事情上也开始排挤吴东。

吴东很知趣,很快办了辞职,然后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他每次找新工作的时候,面试复试都很顺利,可每次临到入职的时候,突然就被新东家PASS掉了。

如此三四次后,吴东就明白了——老东家的高管们在悄悄黑他。

▲花总拍摄的背篓工人

吴东一甩手,干脆不找工作了,索性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开发APP手机应用软件。

年的一天,吴东突然接到一个“吴老师,你说外面的世界很美好,我们出来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吴东支教时教过的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奔赴沿海打工,“原来你是骗人的。”

听着这话,吴东心里不是滋味,他随即下了一个决定:“我要亲自去体验一下农民工,看看离开学校后,这些学生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吴东换上民工装来到东莞劳务市场聚集区长安镇,做起印刷厂搬运工,做起清洗大楼的蜘蛛人、建筑工地的打杂工…………

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吴东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东西,比如农民工为何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放音乐?

“因为他们上班时,手机都被收起来,整天都没有娱乐,所以手机一拿到手里,他们就想尽情地享受。”

因为懂得与理解,吴东变得越来越慈悲,“我不再那么自以为是和妄自尊大。”

仅仅只做了一个月民工,吴东身上已是伤痕遍布,整个上身都开始脱皮,小白脸也变成了包黑子,头发凌乱、胡子拉碴,看起来仿佛老了十岁。

当他结束体验、回到广州,想去一家快餐店购买食物时,站在门口,他却迟疑了,“自惭形秽,不敢进去。”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了学生的那句话:“吴老师,你说外面的世界很美好,我们出来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吴东心里有些愧疚。“当我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却没有告诉他们城市的精彩并非属于每一个人。”

吴东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就找了一帮朋友,设计了一些自助互助的辅导课程,来帮助这些孩子们适应打工生活。

“我能帮的,也只能是这些了。”

支教经历和这次潜伏体验,对吴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突然想起了孙悟空。读大学时,吴东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今何在的《悟空传》。吴东至今还记得书中那句豪气干云的话: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年,微博已开始流行,吴东就注册了一个微博号,并取名为“花果山X书记”,这也是“花总”名字的由来。吴东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不时出来“搞搞怪”,担一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不是要做公知,也不是要做斗士,我只想做一名有担承的互联网公民。这个公民有底线讲良知,不造谣不传谣,偶尔辟谣帮助他人,观察社会、发表见解、参与公关话题,希望可以推动那么一点点社会的进步。”

▲“表叔”杨达才

年7月23日,温州发生重大动车事故。花总在浏览新闻照片时,突然有一个意外发现:

“某领导戴的手表,疑似劳力士恒动系列,这块表售价应该为六七万元。”这个发现,让花总萌生了一个想法:“看看官员们都戴的什么表,想通过鉴表,推动财产公示。”

于是花总就开始了全网大搜索,然后在微博上贴出了几十位官员佩戴“疑似名表”的照片,并一一指出这疑似哪款名表。花总还在微博上指导大家如何鉴表:“表带连接的地方叫表耳,用来上弦的地方叫表冠,还可以看表盘上刻度的分布,有没有小表盘,表面是什么颜色,表带是什么材质……”

没想到这些帖子竟火得一塌糊涂,并引起了全国性的鉴表热潮。

不久,就发生了 的“表叔事件”。陕西包茂高速公路发生翻车事故,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因为“面带笑容处理灾祸”而引起了网民公愤。一位眼尖的网友发现:

“杨达才戴了一块疑似劳力士金表。”

然后,很多网友继续跟进,“他戴过五种不同款式的名表。”杨达才有点慌了,通过微博回应:“我只有这5块表。”

花总看到这个回应,立马坐不住了,发了一条附图的帖子:“我帮局长回忆起另外7块。”

这一下,网民立马炸了锅,纷纷斥责杨达才“不要脸”。很快,杨达才就被免了职。

这就是当年 的“表叔事件”。

从此之后,就很少见到官员们在公开场合戴名表了。这期间也发生一个小插曲,由于老是鉴表,花总的微博账号被封停了。

经历短暂沮丧,花总又注册了一个新微博,取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并在简介里郑重声明:不鉴表。

很快,花总就有了另一个脑洞——写各行各业的《装逼指南》。

社会上装逼的人越来越多,花总有那么一点看不惯,于是就想写一系列《装逼指南》,“教大家一眼识别谁在装逼。”

《装逼指南》系列就这样出笼了,比如,《怎样在微博扮上流社会》:

加V是必要的,但必须表现得不情不愿。

必须八卦,但必须是外国或古代,至少是民国。

可以贴饭局,但别拍菜色,要低调地拍同桌名流,且构图要随意。

别谈钱,忍不住可以谈天使投资。

别炫耀金卡白金卡,满天飞那是管家,实在不小心可以露一下私人银行卡。

…………

比如,《眼镜装腔指南》:

你以为这样就逼王登基了?

错!咱们都知道凤凰主持人梁文道,

人长得敦厚,平时也朴素。

那副黑框眼镜看起来也一般是吧?

大错特错,自插双目去!

那可是名震江湖的“八郎谨制”,

日本鲭江手工世家山本泰八郎大师的作品。

真正的装逼犯和牛逼人,

都是用小日本的手工订制的赛璐珞镜架……

一系列《装逼指南》言词风趣,极具品格,所以迅速就火爆了网络。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逼格”一词的出处就是花总。

《装逼指南》大火之后,花总把它制作成了手机APP,并取了一个优雅的名字——《装腔指南》,用户安装量很快超过万。但就在这个时候,花总突然停止了《装逼指南》的写作,为什么呢?

因为他做梦都想不到,这些旨在讽刺装逼、揭露装逼的文章,没想到竟然起了反作用,成了很多人的《装逼手册》。

这让花总有点哭笑不得,“初衷是反装腔,没想到 竟成了教程。”

▲花总在法院门口遇袭

年五一节花总在家上网,无意中看到一条信息——世奢会发布全球Top 品牌榜单。

花总一看榜单,觉得不对劲,“有些很大众的品牌都上榜了。”于是花总开始扒“世奢会”。这一扒,花总赫然发现:“这个名为世界 品协会的组织,竟是一个叫欧阳坤的中国人注册的。

这个世奢会自称是非营利组织,但却经常借助各种手段牟利。”花总将这一发现发到微博上,提醒大家提防这个世奢会。没想到一周后,花总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一个叫“东北追债兄弟连”的ID发来警告:

“不要断人财路,否则就给你一刀。”

“等我找到你,一句话都不会说,只有一刀!”

花总是刺猬型人格,你越恐吓,我越死磕。于是他开始全面揭露世奢会的骗钱手段。

这一下,把世奢会惹急了。年6月,欧阳坤向上海警方报案,声称有人发来匿名邮件,索要30万元公关费以停止网络攻击,并怀疑勒索敲诈者就是花总。

花总觉得甚是可笑:“邮件地址和银行账户都不是我的。”事情偏偏就凑了巧了,不久欧阳坤又向警方报案,声称再次被“索要30万元公关费”,这次邮件里注明的打款账户,就是花总的银行账户。这样的伎俩不仅没有吓退花总,反而激起了他更强大的斗志,于是他写的揭露文章更狠了。

接下来,花总发现,“有人假冒记者联系我,套问我的电话和住址。”聪明的花总当然知道,“有人想找上门来教训我。”但越这样,花总越决定死磕:

“这越来越像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就算明天不再有观众,我也要尽 的努力让骗子受到制裁。胜了,我赢得了希望。败了,我赢得了一场和自己的战争。”

花总的一系列揭露文章,终于引起了《南方周末》和《新京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jksz.com/afhzp/363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