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解读分为三部分:
制片人与主题、编剧与故事、导演与视听隐喻。
先看一张截图。
下着雨的夜,错综复杂的城市建筑,有人在雨中仓皇奔命。这张截图,就是社会学出身的导演对影片气质的诠释。
一、制片人与主题:
①不论《小丑》还是《寄生虫》哪部片子拿 影片,奥斯卡 荣誉的权重排序,依然是社会性与价值观高于娱乐性,奥斯卡以影片作为工具参与社会进程的思路依然在起作用。
②韩国社会已被大财团家族控制,普通人的生存空间逼仄,上升通道断绝。这是一部“复仇记”,他符合了韩国“底层人的幻想”,自带民意。
③故事由底层人的视点切入,提出了一个需要各阶层共同反思的问题-谁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财富分配过于悬殊,底层人为了生存演化出了特异化的行为,且不是孤例,影片中,两个寄生虫家庭的矛盾更是残酷又无奈。而人的阶级流动也被冻结,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制度性漏洞使得所有阶层的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
④影片是一部多隐喻与对比的现实题材喜剧。
⑤文学艺术,作为社会进步的啄木鸟的功能,提出问题让所有人思考,这一点在韩国体现得很充分。美国对应的《小丑》也是。当然,还有前面的《月光男孩》等。
二、编剧与故事:
一句话剧情:社会底层的一家人出头无望,利用难得的机会群策群力寄生于一富豪家庭,过上了虚无体面的生活,最终害人害己付出了惨痛代价。
与很多韩国电影的套路一样,故事分为前后两个独立的部分。这一点与美国人的故事惯例有很大不同。
影片前半部分是轻喜剧,观众很容易进入剧情。
住在地下室的一家父母儿女四口人艰难度日,儿子的好友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冒充辅导老师为富豪女儿作家教。儿子略设小计把妹妹也带入了富豪家庭的生活中。尝到甜头的兄妹再施计谋,栽赃富豪司机,使得父亲变为富豪的司机,母亲成了富豪的管家。一家人终于以寄生虫的方式享受着富豪生活。
故事后半部分,进入严肃主题的阐释,影片最终归到一个社会化问题的讨论。
夜,下雨了,前女管家的出现,让一切转了向,豪华大别墅的地下室,住着前女管家的丈夫。大家都是寄生虫,当然套路也是一样的,底层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女主人的突然返回,使阴谋差一点暴露。狼狈出逃自己的家,发现已经被无情的大雨已以让他们没有办法返回原来的生活。正在困顿时,富豪却邀请全家参加儿子生日聚会。生日聚会上,两个寄生家庭却再次遇见,最终,手起刀落……
三、导演与视听隐喻:
①形式即内容,人物的社会地位,与美术置景设计思路一致,社会底层住巷子尽头的地下室,富豪住独栋高台之上的大别墅。
不过,这部电影在视听上的设计,基本是现代社会。视听上的韩国传统元素几乎没有。尤其是富豪的生活,从建筑,家居,服饰,再到家教教授的内容,全部是。背后的意思意味着,现代社会还是西式标准。
②残酷,住在地下室,看外面的人在自己的窗外尿尿,还以此设计出一场喜剧的戏来,这是最残酷。人,能够在其间苦中作乐,实在是对这个社会的讽刺。这一点,为底层人的扭曲找到了一个借口。
③韩国电影,前十年主要靠剧本,而今天,韩国电影的视听语言已经很成熟,这一部片子也是中规中矩,很准确。有机会了以后再表,可以仔细拉一下。
影片 个镜头从地下层的窗户透过去,拍摄屋外的地面,与 一个镜头的呼应。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④大雨冲了地下室的家,与事件的落魄情节对应,挺好。这里也是隐喻。且视听化了。
把文本故事充分视听化,还要准确,这是一个好导演应该做到的。
⑤表演中规中矩,挺好,却也没什么过于出彩之处,还是有一些韩国式的浮夸。影片最突出的还是强在故事与选题。
原创剧本,还真是名至实归。
⑥超出温饱之后的价值,是人类虚拟出来的,有的人藏酒,有的人藏身份,有的人藏石头。石头承担着转运的期望,但这样的转运,终究不是解决之道。
导演是社会学出身,提出以上的问题,这是他的长处。
影片中,这一处高高在上的别墅,是有一些人永完无法企及的。
小编陈晶jingmovchat
诙谐思辨平和认真
B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