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小厨野草做成粿

吃铜治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472905.html

野草做成粿

文/林颖辉

春姑娘又来到田间地头,满眼的绿呀!满园野草,满地嫩芽,绿得那养眼儿,嫩得那水灵儿,这些嫩绿的野草里,就有能吃的鼠壳草呀。

潮汕民间老百姓喜爱的平凡野草--鼠壳草,别名多,什粉乳草、老姑草、菊菊苗、老冠花、猫爪子花……小名儿可好听着呢!伟大祖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田间荒坡都有它的倩影,巧手的人们将它做成了粿,潮汕人给它起了一个挺趣致的名字--鼠壳粿。

每年的春天里,总是不断收到亲友亲手做的鼠壳粿,登门探望妈妈的亲戚,来家里喝茶的邻居们,知道这是我和妈妈最喜欢吃的粿品呢,每次家里做了,就都惦记着捎来,八个、十个的,开心得我呀!自家做的鼠壳粿,馅饱满,清甜,蒸热了食,非常软糯,煎了食呢,特别香口,我每次都能吃上两个,哈哈,心满意足!

清明节前后,鼠壳粿是我们这里最多见的应季小食。台湾、福建、广东的汕尾海陆丰、潮汕地区的清明粿,就是用鼠壳草做的这种粿品。清明粿,作为我国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气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浙沪、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民间皆有清明节食用清明粿的习俗。清明粿最初是寒食,是中国南部、中东部的汉族特色小吃,人们又称之为“清明粑”、“清明馍馍”、“清明蒿子粑”等,在江浙沪一带,清明粿被称作清明团子(艾米果)。

过往的年月,临过年前各家各户才自家做鼠壳粿等粿品,一做就是数百个,祭祖拜神、送亲友。如今,每逢春鼠壳草当季,很多小摊每天都卖。我嫌外头卖的,不是壳太硬,就是馅太甜,还是亲友巧妇们自己做的好吃。小小鼠壳粿,不止好吃,消食去积,还有典故呢!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以野菜充饥。饥民发现一种有特殊香气的野草无*,能充饥,采之食用。后来,以这种野草掺入大米磨成浆做成粿,花生、芝麻、绿豆或炒香米为馅料,是为“鼠壳果”,再后来,发现该草的药效,为便于使用,将摘来的鼠壳草晒干储藏。

刚出炉的鼠壳粿,清幽的墨绿色,颇为好看。蒸熟后可以放置好些天,想吃的时候呢,再蒸热一下,或略为煎香就可以啦。粿子口感糯糯的、软软的,有一种清新的草香,可心着呀!春天,在清甜的粿子香里,一步步温柔地,充满希望地,朝我们走来。

鼠壳粿

原料糯米粉g绿豆沙g白糖g鼠壳草g食用油g

步骤一

先将新鲜鼠壳草洗净,择鲜嫩部分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全烂,沥掉草中水分后加入猪油,再入锅煮至水份差不多尽,备用;

步骤二

在鼠壳草中拌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细白糖,拌成湿团,蒸熟;

步骤三

将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分别擀成粿皮,包上绿豆沙馅(有的人喜欢芝麻花生为馅,或香菇肉炒饭为馅,按各家喜好),用木制粿模将粿胚逐个印成粿;

步骤四

每个粿子的底部垫上香蕉叶(菜叶瓣也可,洗净后用剪刀剪成粿的形状),粿子要垫在叶子上蒸是避免粘锅。

步骤五

粿子放入蒸笼,大火20分钟蒸熟,取出,晾凉,放入冰箱,每次食用时取出后以薄油微煎,或蒸软,各有风味。

菜肴特色

以前,民间以鼠曲草和米粉为原料做清明果,取食用功效为“以压时气”,解决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至江浙沪闽一带沿海气候湿热地区移民们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到了明清,成为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也是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及其他南方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如今,食鼠壳粿更多的是应令尝鲜,其清明果的祭祖功能也逐渐淡薄,更多地被当作春天的时令点心馈赠或款待亲友。

营养功效

鼠壳草有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消喉火、解热去*的药用功效。在清明时节,民间喜欢制作食用鼠壳粿,取其去瘀化腻、调和胃气、消积食的食疗作用。

延伸阅读

《啄木鸟》年第4期

定价:15.00元

订阅方式

方式一:《啄木鸟》微店订阅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jksz.com/afhzp/261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