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非遗蒙古族刺绣草原上的指尖艺术

02:22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技艺、民俗等,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央广网内蒙古频道推出《云赏非遗》系列报道,聚焦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融媒体传播优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央广网赤峰9月24日消息蒙古族刺绣,是草原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针一线绣出草原风情。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年,蒙古族刺绣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木格,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其木格说,巴林左旗蒙古族刺绣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以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为主,通过绣、贴、堆、剁等多种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等上面绣出各种美丽图案,包括牡丹、荷花、桃花、鱼、马、鹿、蝴蝶、鸟类等,过程讲究构图均匀、整齐、连贯、协调。蒙古族自己所用的衣帽、花鞋、靴子、针扎、枕套、门帘等所有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刺绣出来的,这些无不体现着草原人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这种简约、质朴、瑰丽、豪放的刺绣艺术也彰显出草原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如今,在巴林左旗,蒙古族刺绣不仅仅是一种刺绣技艺,更是民俗文化的传承载体,巴林左旗蒙古族刺绣也已被列入自治区级、市级及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非遗传承人正用五彩丝线,传承着指尖上的民族记忆。监制:朱日岭策划:田凤元记者:田凤元李春雪(见习记者)视频:曹道冯硕包玉鹏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jksz.com/afhpz/86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