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现场盐碱地上的芯片河北旱碱麦良

收割机在旱碱麦繁种田里收割作业(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央广网沧州6月15日消息(记者王伟倩)三夏时节,麦浪滚滚,遍地金*。河北沧州中捷产业园区渤捷种业有限公司的亩旱碱麦繁种田内,机械轰鸣,多台收割机穿梭于麦田里收割作业,一幅壮观的“夏忙丰收图”正在徐徐展开。截至6月14日,该旱碱麦繁种田良种已收获万斤,预计今年夏收良种万斤。旱碱麦(捷麦19)良种繁育田(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中捷产业园区位于渤海沿边,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常年来小麦产量低,而且产量不稳定。科研人员经过40余年努力,选育出旱碱麦优良品种,以“捷麦19”为代表的麦种被称为盐碱地上的“芯片”,使得该区旱碱麦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田。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科研人员在做种子实验(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科研人员在做种子实验(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现在‘捷麦19’亩产一般在斤左右,最高亩产能达到多斤,远远高于之前的种植品种。”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副所长张卫*称,科研人员没有停止对产量的追求,在年农科所又培育出了“捷麦20”,它的产量比“捷麦19”还高,而且生育期短了10天左右,非常利于旱碱地区的后续作物种植。晾晒场(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我们今年一共准备了5个晾晒场地,每个场地的晾晒机械已全部到位,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看护,确保麦种颗粒归仓。”中捷农场集团总经理刘国新介绍说。目前,“捷麦19”年推广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捷麦19”不仅推广到沧州运东地区,还推广到天津南部和山东北部等广大盐碱地区,持续推动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旱碱麦(捷麦19)良种收获(央广网记者王伟倩摄)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jksz.com/afhpz/567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