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经典课文,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如今又被选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本课,语文教师一般会把功夫下在指导学生绘声绘色朗读和表演,让学生从中领会到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四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学到相关的动物科学知识。这次教学统编教材中《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们教研团队所做的教学设计较之以往有个创新:在完成朗读、识字、讲故事任务后,安排了资料拓展和说话练习,学生表现出乎意料的精彩。学完课文,教师启发学生说:“你们的大眼睛似乎在问:小壁虎断掉的尾巴怎么会自己长出来呢?你们这节课学习好用心啊,现在啊,老师要奖励你们,就送给大家一个‘阅读资料袋’吧!来,我们一起来读读。”教师随即课件出示如下文字内容——
此时临下课没几分钟了,一般情况下,一年级学生这时候会疲劳,注意力不再像刚上课时集中,但是,教师带着他们阅读两个资料袋时同学们瞬间来了精神,读完资料袋,老师趁机创设情境:“让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小壁虎遇到的不是小鱼、老牛和燕子,而是遇到了孔雀、啄木鸟和松鼠,小壁虎会怎么借尾巴呢?这些动物又会怎么回答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的思考力,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就来创编一个新版《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吧,先自己练习说一说。”接下来,学生就张开嘴巴说起来了,因为学生分角色朗读中已经熟悉了小壁虎和小鱼、老牛、燕子的对话方式,再加上刚刚阅读的拓展内容作材料支撑,学生兴味盎然,乐语滔滔,以下是学生的发言——
生1:“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到松鼠摇着尾巴,坐在树干上吃松果。小壁虎说:‘松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被子呢!’”
生2:“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哒哒哒!他看到啄木鸟坐在树干上捉害虫。小壁虎说:‘啄木鸟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啄木鸟说:‘不行啊,我捉害虫时要用尾巴当凳子呢!’”生3:“小壁虎爬呀爬,爬到草地上。咦?他看到孔雀正在草地上开屏呢?小壁虎说:‘孔雀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孔雀说:‘不行啊,我还要用尾巴找男朋友呢!’”“哈哈哈哈……”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开心得笑了。教师开心地对学生说:“能够自然开屏的一般是雄孔雀,所以小壁虎不能叫孔雀阿姨,应该叫孔雀叔叔。”“哈哈哈哈……”同学们笑得更欢了。后来,我们回味这个教学细节,在欣慰、开心的同时,有了如下的领悟:小学低年级教师喜欢借助课文情境指导学生说话,这的确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途径,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愿表达、会表达、表达得好呢?我们觉得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设置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二是学生有可以借鉴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有相关的语言经验,三是学生脑子里应存有一定的语言材料。应该说,这次说话练习的成功就是因为以上三个原因,那么,这次我们将拓展的阅读资料进行再利用,应该是很好地助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这应该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设计吧!(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年第6期)作者简介
何风彩:中原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在教育教学的田园里躬身耕耘33年,年被河南教育新闻中心、教育时报社评为河南省十大 影响力教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