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小红书公布了“啄木鸟”计划的首月成果。数据显示,这项旨在打击虚假推广的治理行动,首月便对个账号进行了断流处罚,处罚笔记数量超过21.3万篇。
再早一周,小红书却因与此相关的事情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事件的导火索源自于小红书上的多个创作者反映自己收到违规笔记的通知,一时之间,“小红书打压博主”的舆论四起。而在众多注目和质疑之下,身处舆论中心的小红书也迅速在微博上发布了声明,解释了此次“误判”的缘由“由于在上线新的用户举报机制中操作失误,使得一部分合规笔记进行了错误打标“。
声明发布后,舆论风波渐渐平息,大众的注意力也聚焦到了声明中所提到的“啄木鸟”计划上。据卡思了解,这个计划是小红书为提升平台用户体验所展开的社区治理计划,被定义为小红书最为严格的社区治理行动。
到底是什么让小红书如此“较真”?
重拳出击
从小红书官方发布的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到:此次“啄木鸟”治理计划聚焦于各类虚假营销内容,其中和“是治理重心,而这两类内容也是用户投诉、举报的重灾区。
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仅8月以来,就收到用户举报不良内容、疑似广告等.2万次,日均接到投诉举报量超过1.5万次。
为了实现彻底而全面的严打,小红书专门组建了一支包含反作弊、推荐模型、音视频处理、内容理解等团队在内的专项组,用“多算法模型+人审”的双重地毯式排查,来严打虚假推广行为,严重者将存在断流、封号的风险。且此次行动覆盖全站所有笔记,包括历史存量笔记和未来新增笔记。
不少小红书博主向卡思反映,这次严打计划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格,一些此前有过“越轨”行为的博主也纷纷收敛,深怕经营多年的账号因此而“暴雷”。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小红书规范社区生态的决心。
一般来讲,低质的内容具有很好的辨识度,多呈现标题*、以夸张图片或文字为噱头诱导阅读、编造虚构生活体验等特征。但对于“接私单”的概念,不少博主仍缺乏明确认知。
按小红书的规定,只有满足“粉丝量+,且没有违规行为的创作者,才有条件申请成为品牌合作人。且凡是带有品牌合作的笔记,都必须要申请报备,在发布笔记的时候,通过绑定合作品牌,来让用户了解内容是否存在商业合作行为。
这样的门槛设计,无疑触犯到了平台内部分低粉账号的利益。
为牟得个人私利,他们多会绕过平台,直接与品牌、代理方建立履约合作。而对了合作了这些账号的品牌来说,好比是打了一辆网约车平台的“私单车”,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服务上,都得不到保障。
小红书此次痛下决心、重拳出击,核心也是为了防止“私单行为”触碰到整个社区生态的价值根基。
众所周知,小红书是一个生活方式社区,真实性、可靠性更是用户最为看重的社区体验,也正是因为海量UGC真实分享评价,让其在影响用户心智和种草决策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收了推广费”的私单笔记,却通过“暗戳戳”包装行为(隐掉了合作品牌),刻意隐瞒、榨取用户信任感,干扰用户判断。
除了没有明确告知用户外,接私单推广的创作者往往会以法拉利、白富美、暴瘦、美白等虚假营销,或是伪科学、炫富、标题*等低劣内容为噱头,比如“一夜祛痘”、“快速生发”等,这些内容往往缺乏创作者的真实体验,多是借助产品说明书来凭空捏造效果,不仅不具备内容价值,也会影响平台搜索结果,与此同时,还会影响优质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让“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产生。
而对于品牌方,接私单的“创作者”们往往不具备品牌合作资格,难以为品牌方提供高质量的笔记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实现品牌营销的目的,反而有可能损害品牌的声誉。
三方俱损之下,必然使平台生态受到重创。
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纵观抖音、快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