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说明”而言,本“单元主题词”是“问号”。共涉及《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棉花姑娘》讲明了不同的害虫有不同的动物来消灭;《咕咚》讲了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吓到了小兔子,其他小动物们又因为小兔子的行为而惊慌逃窜,引导孩子们懂得遇事不盲从,要学会思考;《小壁虎借尾巴》则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尾巴有不同的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这样的一个安排,就是想告诉孩子们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始终要不断去探寻问号后面的答案。这也是世界的奇妙之处,也是不断学习的奇妙之处。围绕“问号”这个主题词,我们将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分认识解决问号的必要性,也要养成逐渐找到解决问号的办法和途径。对这三篇文章进行“整合式”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继续沿用以前单元整合的步骤: 、让同学们通过初步感知找相同,第二、简单理解找不同,第三、再次思考品韵味,第四、训练归纳达目标。一、初步感知找相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首先把这三篇文章分为两组不同形式来阅读感知。《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可以通过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阅读,而《咕咚》则可以重点通过声音爆发式来进行阅读。
统一放在 课时来完成。这样能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每一篇文章里的“问号”特点,也有自己课后思考的时间。
这里单独说一说《咕咚》这篇文章的声音爆发式阅读。首先给孩子们呈现最常见的一些警报声,让他们来分辨之后,说明声音的作用。例如听到警车的声音,他们就知道哪里有事故了,警察叔叔要出警去执行公务了;听到应急演练的警报声,就知道自己遇到危险了,需要赶紧躲起来;听到村里大喇叭的声音,就知道村里有重要通知需要公布了,等等。通过这个过程,初步了解不同声音的不同作用。第二步,给孩子们提示不同的心情,让他们说一说或者表演一下,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惊喜时发出的“啊”,悲伤时发出的“呜呜呜”,快乐时发出的“哈哈哈”,等等。从而认识到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心情。第三步,自由读文章,体会每一个小动物在小兔子的行为之后,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应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行为?在重点感知《咕咚》这篇文章之后,让大家找一下“问号”在每一篇文章里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生1:《咕咚》里的问号,体现在大家对于木瓜掉在水里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发出来的,以为是什么可怕的敌人发出来的。生2:《棉花姑娘》里的问号,体现在棉花姑娘以为只要是吃虫子的动物就可以吃掉她身上的虫子,治好她的病。生3:《小壁虎借尾巴》里的问号,体现在小壁虎以为谁的尾巴作用都一样,都可以随意安在自己的身上。二、简单理解找不同找同学复述这三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大家看一看每一篇文章里大家都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生4:棉花姑娘是有病乱投医,心里害怕,想立刻就有人能帮她治病。生5: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也不能帮助棉花姑娘。青蛙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也不能帮助棉花姑娘。说明他们虽然都会捉虫子,但是却又有不同,不能捉所有的虫子,能力有限。生6:七星瓢虫就会捉叶子上的虫子,它们也不会像燕子啄木鸟青蛙那样。生7:小兔子对“咕咚”的声音不明真相,胆子太小了,叫声引得其他小动物也跟着逃跑。生8: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和大象,都是盲目跟随者,没有弄清楚具体原因就跟着逃跑,不值得我们学习。生9:野牛并没有直接跟着跑,而是截住大家,帮着大家冷静下来,去探寻究竟。生10: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它自己不知道。生11: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老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原来每个人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三、再次思考品韵味综合三篇文章来看,大家有什么新的发现?能找出具体的内容带着大家明确体会一下吗?师:在 篇文章里大家重点看看棉花姑娘和其他人物的对话有什么特点。生12:棉花姑娘说的话都是一样的,都是“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而其他人物的回答句式是相同的,都是“对不起,我只会……你还是……”。师:在第二篇文章里句式上,大家又发现了哪个频率出现的最多?
生13:一边……一边……师:那么第三篇文章在小壁虎的对话里又有什么特点?生14:小壁虎都是说“某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注意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称呼。师:体现小壁虎的行走的词又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5:都是用了“爬呀爬”,体现了小壁虎走的非常慢,过去的时间也很长了。四、训练归纳达成目标针对上面的环节进行目标达成训练。1.请设想一个情景,运用“对不起,我只会……你还是……”句式造句。2.你能运用句式“一边……一边……”说两三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吗?3.你还能仿照“爬呀爬”的形式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吗?4.你在三篇文章里,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说话有哪些注意点?5.你发现“问号”存在自己的生活中吗?遇到“问号”你会怎么做呢?(设计较肤浅,欢迎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提高!)作者简介:马玉双,网名“语文行者”,年成为三尺讲台耕耘者,年幸遇“青春语文”教学理念的首倡者王君老师,从此“误入”语文湿地深处,开始了“死磕硬抗”之路,不断折腾改变,坚持行走,努力鞭策自己,要通过自生长到达“青春无悔”的远方。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