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段懿格~
现就读于郑州七中中美班12年级,
T,SAT,无SAT2,高一签约啄木鸟,
ED1纽约大学帝势电影学院电影与电视专业录取,
12月中旬拿到梦校和梦专业的offer真的非常非常惊喜,
当你努力了很久之后,好事情真的接连不断。
关于成绩
首先要明确一点分数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分数是很必要的。
面对备考时间非常紧张的问题,
我常用的方法是做一些多功能的事情:比如利用碎片时间练口语和听力,
我高一的时候就会偷偷在体育课上溜走找个小角落说口语(不推荐),
虽然 口语没有冲太高但是24、5分也让我兴奋了一阵子,
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22都是一道坎。
听力方面坚持倍速练习是我觉得很有效的,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看了很多BBC的纪录片,
一方面练习听力一方面积累拍纪录片的手法等等。
后来高二开始学SAT以后,我的数学又成了个拦路虎,每次都不能满分。
直至 (-_-
),我只能另辟蹊径,把语法和阅读提高(这算什么办法)。
这里要给很多跟我一样理科不太好的同学说不用惧怕阅读,
我很幸运参加了很多需要大量阅读外网资料文献的活动(比如模联、NSDA、还有各种社会调研等等);
我还学习了AP历史,也给我提供了很多读和写的练习机会,
扩大阅读面之后,你的阅读分数自然就提高很快。
当然提前准备好单词量是阅读的基础。
关于AP
有学妹问我申请纽大有没有必要考很多AP,
我自己是艺术生,我们学校开的AP也很少,我只考了经济和历史两门。
但是我还是很建议有机会和时间一定要学习AP,
即使不为了换学分,学习AP的过程本身就是变换看世界角度的过程,
也有利于未来适应美国教学方式。
有时间的同学们就放手去学吧~
关于活动规划
我并不是个很擅长刷分的人,
大家也看到了我的分数在同申纽大的同学里只能算是刚刚够用,
但是我和申请老师都很笃定分数不是录取的 标准,
所以在尽可能早的取得了基础分数后,
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软实力的塑造上。
在我看来,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申请,
也是我成长道路中性格完善、三观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和啄木鸟的申请老师们从高一就开始互相了解,
老师们会根据我的情况给我推荐很多适合我的活动。
有的学弟学妹会问我有没有必要很早签约活动规划和申请老师,
我个人的体会是老师们会尽早帮助我发掘很多我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领域和爱好,
陪我更多去尝试和试错,
甚至可以帮助我缓解焦虑和迷茫。
专业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的三年是循序渐进的三年,
高一的时候我主要参加了各种模联,
议题大多围绕女性平权方面。
高二确定了电影方向,
我就参加了一系列纽电的夏令营、非洲女性割礼等活动,
也开始着手拍摄自己的纪录片作品。
我从小就对女性平权和赋权很感兴趣,
只是不知道能做点什么也不够了解,
高一去纽约参加的模联 次让我有了大块的时间和资源来准备这个议题的发言,
我 次开始全球化地思考问题,
这也影响了我后来参加非洲的女性割礼的活动,
我想说的是,很多活动看起来很无聊很大众(比如模联),
但是只要自己能把自己抛出舒适圈,把握机会多做尝试,
这些活动或大或小都是很好的平台,
都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纽电的夏令营属于专业活动,
我 次接触专业的电影知识、上机拍摄、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确定了电影就是我的真爱。
(右一为段懿格同学)
当时我说想学电影的时候,我的学校老师、啄木鸟的老师和家长都很犹豫,
觉得这是一条挺艰难的申请之路,
但我非常坚决,我想去美国上学的初衷就是学习电影,
我非常非常努力地去说服他们,
最终我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我的申请成功跟家长和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你有想学的专业,
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不可思议,
我希望你都有能说服家长和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本领。
日常因为我要写剧本嘛,就要抓住各种机会汲取灵感,
学习之余就是听歌看书看电影,反复练笔,
后来我迷上了英式摇滚和朋克文化,周边没有什么同学跟我爱好相似的。
高二的时候我联合几个之前的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的parklive草坪音乐节,
设计海报、物料准备、网络宣传一把抓,聚集了一些同道中人,
这个活动成为了我申请文书的一部分。
展现给大学我有能力和创造力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付诸行动,
我相信NYU也想要这样的学生。
高二暑假我在写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剧本,
遇到了瓶颈期,正好啄木鸟的老师建议我去参加非洲女性割礼的活动,
当时我刚刚看过一位法国女导演的纪录片,觉得很厉害,
我就去了非洲肯尼亚,想尝试自己拍纪录片,
(此视频为段懿格同学在非洲马赛,白色衣服为懿格)
也欢迎大家去哔哩哔哩上观看我们的成果,
视频搜索《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蜕变》~
视频链接: